微信的懸浮窗,受到了一致的好評,交互簡單易學易觸發(fā)。這種解決方式是我沒有想到的,確實很取巧,我試圖剖析一下這中間的差別,希望自己能從中學習到一些產(chǎn)品設(shè)計的思路。
一、要解決的問題:
首先我要描述一下,在使用微信時遇到的問題。根據(jù)問題我們才知道要做什么。
在閱讀公眾號文章時,收到新的微信,必須關(guān)閉當前頁面,去微信主頁面查看。之后再去公眾號里找剛才閱讀的文章。
在刷朋友圈的時候,收到新的微信,必須關(guān)掉朋友圈頁面,去微信主頁面查看。之后再去刷朋友圈,可能要翻很久才能回到剛才的位置。
如此頻繁的打斷與跳出,既影響了閱讀的體驗,又影響了實時的溝通。
二、定義問題,解決問題:
對于上述問題,我和微信PM在定義問題的關(guān)鍵點上,有不一樣的思維方式。我來具體闡述一下,你就能明顯感到這之間的差別。
微信的懸浮窗只解決了問題1,所以我們只討論問題1的情況。
在閱讀公眾號文章時,收到新的微信,必須關(guān)閉當前頁面,去微信主頁面查看。之后再去找剛才閱讀的文章。
1. 我的思考路徑:
?。?)定義問題:我在閱讀,收到了新的微信,想查看,只能關(guān)閉當前頁。這種跳出打斷了我目前的閱讀,造成了之后的不便。那么,我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在不跳出當前頁面的情況下,如何能夠及時查看新的微信。
(2)解決方案:新增一個聊天頁面。頁面原型圖請點擊:https://modao.cc/app/JDUOPARrGaOKvCnsPPell4jRDvraBQ2
大致的使用流程是:收到的新微信提醒 –> 變成頭像展示在當前頁面 –> 點擊頭像,打開聊天界面。–> 或者 滑動頭像,忽略提醒。
這樣做的好處:一次點擊,就可以在當前頁面看到新的微信;朋友圈頁面,也可以用此方式,解決無法及時查看微信的問題。
這樣做的問題:新增了一套信息顯示邏輯;新增了一個聊天界面。
為什么說新增頁面是問題呢,這是因為對比了懸浮窗的功能之后,我最直觀的感受。后面我會詳細講述。
2. 微信PM的思考路徑:
這是看到懸浮窗功能后,我的揣測,只代表個人意見:)
?。?)定義問題:我在閱讀,收到了新的微信,想查看,只能關(guān)閉當前頁。–> 去微信主頁面查看。 –> 之后再去公眾號里找剛才閱讀的文章。
關(guān)掉當前頁面,不是問題。問題在于,找到剛才閱讀的文章不容易。那么,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快速找到要繼續(xù)閱讀的文章。
?。?)解決方案:定義的問題不同,解決方案自然不同。
如何繼續(xù)閱讀?很多內(nèi)容型應(yīng)用都有類似的功能,可以參考。
視頻類APP,會在首頁底部顯示一條最近觀看的浮層,點擊之后可以繼續(xù)觀看。
Safari瀏覽器的閱讀列表,點擊+號,就可以將當前頁面放入閱讀列表中,方便下次查看。
解決方案是:
懸浮窗: 把要看的文章,收起來,變成一個浮層,點擊浮層,就可以繼續(xù)閱讀。就像書簽或便利貼。
交互: 交互上,最好和用戶原來的操作行為一致。不用點擊+號,或者…,用最直白簡單易觸發(fā)的方式,告訴用戶,你可以把文章收起來,需要的時候再打開。
無疑,現(xiàn)在微信懸浮窗的交互,做到了。
三、我的反思:
1. 為什么現(xiàn)在才做
其實微信早該做這個功能。
微信從公眾號的爆發(fā),到信息流的轉(zhuǎn)變,時隔6年,才改進了這個功能。為什么?隨便一個產(chǎn)品經(jīng)理都能“容易”解決的問題,為什么微信等了這么久?
說是排期原因我肯定不信,我更愿意理解為,當你的用戶規(guī)模以億為單位時,對于一個功能的改動,如果沒有好的解決方案,不如不做。而這個“好”的評判標準,就看內(nèi)部的流程了。
我的反思是,我在做產(chǎn)品的時候,充當了太多次救火隊員,哪里有問題,就趕緊沖上去滅火。
這容易造成一種錯誤的思維慣性,比如,這里不能查看,那我就加個頁面讓你看。這里不能點擊,那我加個點擊功能。
以為這樣解決了問題,實則是頁面的堆積,不僅造成了頁面和代碼的臃腫,還伴隨著各種邏輯的堆疊,一旦某個邏輯出現(xiàn)問題,就變得無法拆分。只能邏輯套邏輯,最后誰都不敢碰。
快速解決問題的觀念沒有錯,但有時候真的會忽略產(chǎn)品本身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產(chǎn)品的核心,問題的關(guān)鍵點,以及用戶。所以,以為著火了的時候,敢不敢等一等,多想一想。
2. 什么才是產(chǎn)品的核心
把什么作為主要的考慮對象,應(yīng)該就是這兩種解決方案最大的不同了吧。
微信的主要功能,從來都沒變過,就是及時通信。
如果反復問過,什么才是產(chǎn)品的核心,那我可能會理解,為什么微信沒有選擇增加新頁面,而是讓用戶返回微信主頁面查看新消息,即便用戶需要3次頁面操作,才能看到新信息。
畢竟,聊天的內(nèi)容不只是文字,還有其他富媒體?;氐街黜撁?,才能最大保證溝通效率與體驗。
我的反思是,每提一個新需求時,是否真的反復問過自己,產(chǎn)品的核心到底是什么。新需求做完之后,產(chǎn)品核心改變了嗎,重點轉(zhuǎn)移了嗎,解決了真實問題嗎?
除了自己之外,有沒有其他人,或者內(nèi)部制度,能夠幫助你,反思這些問題,檢驗這些問題。如果沒有,能不能想辦法建立。
不要輕易做加法。
3. 解決問題的思路,判斷方式
如何提一個好問題。 如何找到真實的問題。 如何定義問題的關(guān)鍵點。 如何驗證。
這些有方法論,也有經(jīng)驗。
以前我會覺得,自己邏輯不錯,我在意我怎么根據(jù)邏輯推理找到問題在哪兒,我更關(guān)心前三點?,F(xiàn)在我會關(guān)心到第四點。
問題找到了,怎么驗證它是對的呢。思路有100種,99種都說的通,怎么做抉擇?
判斷方式有沒有一套方法論,方法論是否可檢驗。大家都知道,要考慮用戶體驗,資源,成本,但具體到細節(jié)呢,怎么把控?
四、最后:
不停地自我否定之中,會陷入迷茫,覺得什么都不對,或者什么都對。而那套標準,可能真的就是每個產(chǎn)品人之間的細微差別。
如果不是看到微信的懸浮窗,我可能真的以為,我的解決方案就是最佳。大部分人,也會采取類似的解決方案。哎,這個懸浮窗我是真的想不到啊。
定義問題:只有這一種思路嗎?再想想 解決問題:只有這一種方案嗎?再想想 這個方案為什么更好。解決了哪個問題。為什么這個問題最重要…
類似的問題可能永遠也問不完。太原東方男健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