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每個人都需要一本回憶錄,好順便規(guī)整規(guī)整心里的舊人。
那天一個人看完《后來的我們》出來,只記得左手邊的妹子看哭了,右手邊的妹子則是全程在跟閨蜜吐槽,這大概也是我對于這部電影的復雜心情。
其實電影的故事很簡單,主線是林見青和方小曉的相遇別離,以此為基礎勻出兩條支線,一條是北漂為主的辛酸紀實,另一條則是林父代表的親情。
但全程能讓我有所觸動的,除了林父,就只剩下影片結(jié)尾那個萬人合唱《后來》的彩蛋了。
略有些失望,也有點“恨鐵不成鋼”。
如果這是以校園愛情為起點再到北漂或異地再到成長與相遇、分開和別離,會不會更符合《后來的我們》這個標題所能給人表達的最直觀的情感印記呢?
而同樣作為在大城市里漂著的許多觀影者,在看了主角的“艱辛生活”后也并不會覺得有多少共鳴,因為總是有許許多多的“干擾項”讓人轉(zhuǎn)移了注意力,甚至于影片中暴發(fā)戶式的背景設定,更讓人覺得離現(xiàn)實遙遠而不可信。
其實無論是單調(diào)的劇情也好,矯情的臺詞也罷,作為一部“情懷”電影也都可以原諒,但影片中無時不刻透露著的那種“犯賤式”的情感觀,實在是令我不敢茍同。
— 2 —
這個故事的整個脈絡大致按《后來》這首歌的歌詞發(fā)展進行,而最讓我覺得諷刺的是,林見清和方小曉哪怕到最后,也并沒有學會如何去愛。
當年的他們因為彼此的不成熟而在一起,也因為不成熟而分開,可多年以后的再次相遇,他們?nèi)匀挥字傻孟駜蓚€小孩。
他們把前任的光環(huán)貫穿了自己的整個人生,甚至于,明明是合情合理的分開,到最后卻還能光明正大地背著現(xiàn)任反復緬懷。
看到最后就只覺得林見清是個表里不一的渣男。
老婆在家里辛苦帶孩子,自己卻在酒店房間里和前任“老鄉(xiāng)見老鄉(xiāng),兩眼淚汪汪”;兒子打電話過來問爸爸怎么還不回家,而他卻牽著前任的手一路奔跑宛若單身。
電影給這段重逢做了文藝的插敘加黑白畫面處理,氣氛也朝著溫情小清新那方面引導。
但無論臺詞怎樣煽情,畫面怎樣唯美,這本質(zhì)上還是一個與電影主題相悖的狗血情節(jié)。
更可悲的是,在這樣的回憶攻勢下,方小曉很輕易地就放下自己了多年來的驕傲和原則,仿佛又回到了當年那個奮不顧身的小女生,只是,林見清早已不是最開始那個單純而美好的少年了。
— 3 —
電影里,十年后的林見清對方小曉說如果那時候你沒走,我們會不會在一起?
方小曉說,如果那時候你走上地鐵,我會跟你一輩子。
那一年除夕,見清一個人站在雪地里,小曉頭也不回地走了。見清說你不是要房子嗎,我給你房子了,你怎么還這樣?小曉說,你從來都沒懂過我。
我不知道有多少女孩對著她不爭氣的男友說過這句話,對著她們那幼稚,沖動,渾身是刺的男友說了多少遍。
他以為小曉只要大房子,卻不知道她要的是安穩(wěn)和幸福,更要的是感情上的彼此慰藉。
當她不懂愛以為物質(zhì)就是穩(wěn)定的時候你給了她愛,怎么還能在她愛你的時候覺得她要的就是物質(zhì)呢?
這一點上,見清真的不懂,許許多多的直男們也不會懂。
多年以后其實這個現(xiàn)實依舊沒有改變。
也許見清終于明白了小曉真正想要的東西是什么,但是在有家庭的情況下頂著“彌補”的借口有意靠近小曉,這是對自己家庭和妻子的背叛,又何嘗不是對小曉另一種層面的傷害呢?
按現(xiàn)在時興的說法,他們倆其實很早以前就已經(jīng)是“三觀不合”了。
— 4 —
其實說實在的,很多前任真的沒有什么好可惜的了,也沒什么好因為一部電影去懷念的。
都結(jié)束了,沒有誰再愿意再愿意為誰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
那個為你打架,為你寫情書,為你穿越大半個中國的男孩,早就跑遠了。
那個為他飛去大漠孤煙,為他義無反顧的女孩,也早就沒影了。
所以真的不用一定要咬牙說上那一句再見,命運早就給你們畫上了句點,有些人有些事,留在回憶里總是最美好的。
我挺喜歡電影里他們在雪地上說的那幾句話,分手了以后就不要再見面了,不然你過得好和不好,我是該難過還是該高興呢?
是啊,有些事情,還是得自己畫上句點,不然自作多情,自以為最好的緬懷就是死灰復燃,那狗血的故事又該到什么時候才能結(jié)束呢?西安男泰醫(yī)院
愛情終究是每個人的軟肋,戳中了就會痛。雖然最后是沒有了我們,但有過當時如此堅定如此相互取暖的我們,也是很好了。
畢竟,念舊可以,但犯賤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