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的徐孟南今年3月下旬要參加人生第二次高考。10年前,18歲的他沖著考0分的目標,在高考卷紙上寫滿了對高考的不滿和建議,最終一共考了100多分。落榜告終。
3月16日,距離他的第二次高考還有不到十天,徐孟南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說,十年前他一點不緊張,可現(xiàn)在即使做模擬題“300分能得250分以上”,他還是有點緊張,擔心“出意外”。
2017年的11月份,他還在浙江慈溪的一家汽車廠工作,一邊備考。工廠全年無休,從早上7點工作到晚上9點。徐孟南在下班后接受了采訪。
他看上去很安靜:穿著藏藍色風衣,皮膚很白,腋下夾著一本厚厚的書,說話不多,帶有濃重的安徽蒙城口音。提到當年高考的事,他不好意思開口,稱“記不清了”,甚至害羞地捂住臉,說“我都寫了的,我找給你看” 。
這指的是他在2007年5月開通的新浪博客,至今發(fā)了8000多篇文章,數(shù)不清的日記和四部小說——其中一部寫情感經(jīng)歷,另外三部講高考改革,足有二十多萬字。
夾在他腋下的那本書叫《高考0分聲》,兩百多頁,是他在淘寶網(wǎng)上找人裝訂的。書中講述了他“0分高考”的經(jīng)歷。
“另一種真相”
徐孟南1989年出生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2006年,他以全校前幾名的成績考進亳州市排名第二的高中——蒙城二中。在家人眼里,大學離他不遠了。
但高一上學期末,徐孟南在縣城的書店里一口氣看完韓寒寫的《通稿2003》后,上大學變得不再理所當然。
《通稿2003》是韓寒的雜文作品集,他在書中回顧和總結(jié)自己第一部小說問世后四年學校、家庭、寫作、性格與壓力等問題,對教育體制提出了尖銳的批評。
網(wǎng)上有人評價這本書時,把韓寒視作中學時期的“啟蒙”人物,覺得他使他們看到另一種真相。
徐孟南也有同感。此前他的成長過程中伴隨著父母和老師的訓誡:好好讀書,上好大學,找好工作。為此,他每天早上6、7點上早自習,晚上10點多結(jié)束晚自習,接著一直學習到深夜。
“《通稿2003》對我來說,是個影子,看完之后就產(chǎn)生了厭學情緒?!彼腥桓杏X自己像“陷入了一場騙局,思想一直在被禁錮著”,他不聽課了,上課時要么寫東西,要么看書。
2007年,徐孟南效仿韓寒開了博客。當年5月,他發(fā)出一篇名為《現(xiàn)行教育體制王國》的博文,羅列了“現(xiàn)行教育制度十大罪行”和“三人行教育十大貢獻” 。博文中有不少指意模糊的簡稱,當年的徐孟南對此解釋道:“現(xiàn)行教育體制下的學生,把思想集中在課本學習,無暇去思考別的好東西,是典型的‘八股制’,學生一切向高考看,因此高考也驕傲起來了,人稱‘邪王’”。
博文發(fā)出后無人關注,徐孟南感到“人微言輕”,他一遍又一遍地給當時的博客紅人韓寒、鄭淵潔留言,這些信息也都石沉大海。“但我當時很堅定,不會中斷”,徐孟南回憶說。
徐孟南從小學到初中的好朋友劉心雨(化名)說,徐認定一件事就會去做,起初他成績不好,后來發(fā)奮趕追,跟著父親去田里灌溉,他就趴在田埂上做數(shù)學題練習。
在“高考改革”這件事上徐孟南也是一頭扎進去了。他到網(wǎng)絡上尋找那些高考考0分的同道中人:“文革”時期的“白卷英雄”張鐵生,2006年河南考生蔣多多,2007年考生陳圣章。其中女生蔣多多在幾張卷子上一口氣寫下了8000字,表達對現(xiàn)行教育的不滿,一度成為當年媒體報道的新聞人物之一。
“中國教育怎么了?”徐孟南內(nèi)心質(zhì)疑的聲音越來越大,他要效仿蔣多多:“我要考零蛋”、“我會比蔣多多更猛”……他認為高考應該分筆試和口試,學習應以興趣為主導,學生應從初中開始培養(yǎng)興趣,高中再按照興趣選擇專業(yè)等。
為了宣傳自己的觀點,他在網(wǎng)上找到蔣多多家地址,給她寫信;在陳圣章的博客下留言;給教育部長寫信,給韓寒寫信;還把長篇小說《三人行教育》投到人民出版社。但毫無回訊。
他只好自學編程,創(chuàng)建《高考0分聲》網(wǎng),表明“0分高考”是“發(fā)出教育改革的聲音,促進教育改革盡快發(fā)展”。
高考“0分”行動
高中生徐孟南沒有手機,他每天在日記本寫日記和小說,寫跟“高考改革”有關的生活和想法。一到假期,他就鉆進網(wǎng)吧包夜,把寫在日記本上的東西發(fā)到博客上。第二天騎著自行車回家時,困得眼睛都快睜不開了。
這樣做的直接后果是:他的成績從最初的前十名落到最后,班主任恨鐵不成鋼,以為他天天上網(wǎng)打游戲。但他沒有跟任何人說自己的想法,“很害怕。不想跟人說,又覺得孤獨??赡堋遗滤麄冏柚刮?。”而這也是他在高考后一直后悔的:內(nèi)向的性格阻止了他主動與外界溝通、尋求建議。
唯一隱約知道他在想些什么的是室友張可。張可跟徐孟南是好朋友。他們是初中同班同學,高中也都在蒙城二中。兩人在學校附近合租了一間房。
張可無意中瞄到徐孟南大約在寫小說、對高考的看法一類的東西,覺得他“思想怪異”。
張可沒想要去了解徐孟南為什么會有這些想法,徐孟南也在張可面前隱藏自己的秘密。兩個十七八歲的男生,同樣的內(nèi)向,喜歡獨來獨往,“什么事都往心里藏?!?/p>
升入高二后,徐孟南老是熬夜,張可經(jīng)常凌晨三四點醒來看到他趴在本子上寫東西?!拔覇査趺催€不睡,他說待會就睡?!?/p>
徐孟南那時想在學校和縣城張貼“高考改革建議”的告示。有一晚,趁張可還沒回來,徐孟南提前回家,坐在桌前認真地琢磨告示上要寫些什么,在哪里貼,“和我初中做試題一樣專心致志?!?/p>
但一聽到門響,他就立刻收攤,假裝自己在做試題。晚上室友睡著后,徐孟南便拿著告示出門,用透明膠把它們貼在網(wǎng)吧附近的電線柱上。
當一向自認為是好學生的徐孟南意識到他已經(jīng)實際地從事著一件“反現(xiàn)行教育”的事時,他有了“犯罪”的感覺。黑夜里貼告示的他敏感地豎起耳朵,哪怕是一聲狗叫也讓他驚嚇。當他貼到一半時,一輛摩托車駛來,車燈亮晃晃的,他下意識地停下來,假裝正在過馬路。
徐孟南在之后的日記中回憶這段經(jīng)歷時說:“搞得我跟小偷小摸似的!這就是高考0分給我?guī)淼?!折磨才剛剛開始……”
貼完告示的第二天,他忐忑不安。他害怕老師同學討論起這一“犯罪行為”,但卻發(fā)現(xiàn)根本無人注意到。徐孟南不甘心,又實施了一次,他在告示上的“現(xiàn)行教育”前面加上了放大的“殺死”二字。他希望人人都能注意到,但又期待像第一次一樣無人注意。結(jié)果卻發(fā)現(xiàn)告示被撕掉了。
那時,他的同學們都處在一種興奮又緊張的備考狀態(tài)中,為了應對考試,張可特意調(diào)整了作息。他注意到徐孟南那時的表現(xiàn)比較奇怪,但也無心顧及他了。
徐孟南自稱,高考那天他很平靜,沒了糾結(jié)。他要做的只是把過去兩年半的想法付諸行動:得0分。前一天,他再次萌生貼告示的想法,隨即就實施了這一計劃。
當徐孟南在每張高考考卷的每一道小題下重復寫上個人信息和他的“高考改革建議”時,他激動又緊張,監(jiān)考老師不時走到他身邊,他“一邊寫一邊捂著,很害怕”。
徐孟南
“自殺計劃”
徐孟南生于一個六口之家,有一個大他兩歲的姐姐,和兩個小他兩歲的雙胞胎弟弟。姐姐和弟弟們因為成績不好,只讀到初中就沒念了。徐孟南的姐姐徐月悅說,父親對弟弟期望很大。
徐孟南中考考了590多分,滿分650分。父母本想讓他報蒙城一中,分數(shù)不夠就花點錢去讀,但他不愿花錢,填了蒙城二中。
實施完0分計劃后的徐孟南陷入內(nèi)疚與自責中,他深感辜負了父母,卻也不愿放棄自己的計劃。
他從家里拿了一件常穿的襯衫和一件幾乎不穿的襯衫,把常穿的襯衫和鞋子放在河邊,偽裝成自殺的樣子,穿著平時幾乎不穿的衣服去了鄰縣,并給父母留了份“假”遺書。
這是他策劃已久的:如果父母在湖邊找到鞋子和衣服會以為他自殺了,他們報警后,他就會受到關注。這樣他考0分的最終目的才可能實現(xiàn):他的教育理念得到宣傳,他寫的小說可以被出版,也許就像韓寒當初出版《三重門》一樣。
張可和徐孟南家很近。徐孟南的父母找不到兒子時,以為兒子失蹤了,就去問張可,張可也不知道。他們一同在縣城里的河邊、街道、網(wǎng)吧到處找他。
徐孟南躲到鄰縣一處蚊子亂飛的工地待了幾天,沒有告訴任何人。幾天后,他擔心父母,決定回去。為了“懲罰自己”,他甚至花了一天時間從鄰縣步行回家。路上下雨,雨滴擊打在臉上,他感到情緒釋放。
“自殺”計劃失敗了。徐孟南又找到安徽本地幾家媒體的電話,一一打過去,披露自己高考故意考0分的事。
有一家媒體記者聯(lián)系上他的班主任詢問情況,班主任又給徐孟南的父親打電話。父親勃然大怒,罵他“犯了法”。
徐月悅回憶,家里人都覺得這個事很丟臉。她一直在外打工,以為弟弟肯定能考上大學,從父親那得知這件事情后她非常不解,“為什么要做這種事情?不好好考試,浪費了父母的錢。在我們老家,父母掙錢不容易?!?/p>
徐孟南的父母是農(nóng)民,家里種植些小麥和玉米。父親小學沒讀完,除了種地,也干各種手藝活兒,到處做點小買賣貼補家用。
父親想讓兒子的好友劉心雨勸兒子好好上學,不要再有“這種想法”。劉心雨是徐孟南和張可的共同朋友,他們?nèi)齻€人在初中時關系最好,成績也最好。劉心雨初二時隨父母去了新疆,2008年高考結(jié)束后,回到了亳州。
當?shù)弥烀夏系氖聲r,劉心雨很驚訝。她記得徐孟南初中成績特別好,從沒看出來他對高考有這么多想法。那年夏天,她見到徐孟南時,徐剛睡醒,有點頹廢的樣子,劉心雨有些心疼。
當?shù)孛襟w的報道還是刊發(fā)了。徐孟南原想在報道里加上他對高考改革的建議,但刊發(fā)的報道讓他失望,認為大家只想把他塑造成典型,并不關心他提的建議。
為了讓徐孟南不再聯(lián)系媒體,父母把他帶到上海打工。他從此開始了打工生涯。
徐孟南的高中畢業(yè)證
“請不要考0分”
流水線上的工作是重復,枯燥,乏味的。上班時間長了,沒有休息。上班時間短了,就沒什么工資。
2017年11月份,徐孟南戴著白色耳機坐在浙江慈溪一家生產(chǎn)汽車零部件的工廠里,一邊聽英文單詞,一邊把模具放到機器上,機器移走,又移來,發(fā)出單調(diào)而枯燥的咔咔聲。他每天要重復4000多次。
徐孟南現(xiàn)在正在復習的資料
高中畢業(yè)后,徐孟南在不同工廠造過燈箱、禮盒、井蓋、衛(wèi)浴用具——這些工廠招工時不要求高中學歷以上。徐孟南對在哪里打工無所謂,事實上,他在大部分地方工作不會超過兩個月。
剛畢業(yè)時,徐孟南去了上海的一家工廠,月工資只有800元,不到上海最低工資線。他向相關部門舉報后,工廠找到他私了。最后,他只待了一個月就離開了。
相對于流水線上的體力勞動,徐孟南更想做腦力工作。他原本的設想是:0分高考成功后,自己會受到媒體關注,可以出書,也許未來還可以從事寫作工作。但事與愿違。
他陷入了深深的懊悔中,意識到“0分白考了”。在高考結(jié)束的第二年,他就萌生了復讀的想法。但父母反對,他們覺得他之前成績太差,肯定考不上。他想學計算機,父親也反對,他堅持認為徐孟南學計算機就是為了打游戲。
像很多沒考上大學的農(nóng)村年輕人一樣,徐孟南很快聽從父母的建議結(jié)婚。他原本不想結(jié)婚,但又不想讓父母再次失望。
徐孟南2015年買來的高中教材
2010年,媒人給他介紹了一個家境比較富裕的半聾啞女孩,對方要的彩禮比較少,媒人也承諾婚后女方父母會給他找一份輕松的工作。徐孟南覺得,這樣自己還有精力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于是就同意了,兩人交往后走到了一起。
他的“不好好考試”在老家成了大家的談資,起初他聽到了,就裝作沒聽到。親戚要是當面說急了,他就懟一句“我自己的事情我自己處理,你們都不用管”。
徐孟南也很少跟昔日的同學們聯(lián)系了——高考后,張可考上安徽淮北的一所大學,畢業(yè)后成了一名中學教師;劉心雨則進了銀行。兩人過著小城青年穩(wěn)定有序的生活。
徐孟南婚后留在老家開了淘寶店,教人建網(wǎng)站。他自稱一個月能賺萬把來塊。父親便不再反對他整天掛在電腦上了。他不用再像過去那樣,騎著自行車去網(wǎng)吧寫博客,但現(xiàn)在他感到?jīng)]什么可寫了,既不寫日記,也不寫小說。他后來發(fā)的博文都是網(wǎng)店經(jīng)營、明星八卦類,足有6000余篇。空閑時他也只是看電視,玩手機,追古裝劇。
徐孟南曾經(jīng)效仿的許多0分高考者也慢慢淡出大眾視野。蔣多多后來進入一所中專學校繼續(xù)讀書;陳圣章高考后陸續(xù)在博客和論壇中發(fā)表“質(zhì)問教育局”和“高考改革方案”的帖子,后來漸漸就沒了消息。
在《通稿2003》發(fā)表15年后,2018年1月,36歲的韓寒發(fā)出了一篇題為《我所理解的教育》的文章,稱現(xiàn)行的教育制度“肯定無法照顧到方方面面,也有很多需要改進之處,但沒有一個制度是可以照顧到所有人的,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它有著基本的公平” 。
韓寒用自己的經(jīng)歷勸誡以他為榜樣的退學者,退學的前提是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學習,并承受代價。即使是自學,也不建議在大學前離開學校。
現(xiàn)在,徐孟南覺得0分高考根本不值得提倡。他想,當初如果有人勸告他,他可能不會去考0分。于是他在中學外拉起橫幅:“高考0分聲宣傳教改的聲音,但0分注定是錯誤是傷害”,”橫批“請勿效仿我們”。《高考0分聲》網(wǎng)站的第一頁頂上干脆寫著:不滿足條件,請不要考0分!
徐孟南做的書《高考0分聲》第一頁
再回憶當年的高考,他說只當是體驗生活,“當年如果沒有思想上的變化,而是和同學們一樣穩(wěn)扎穩(wěn)打地活著,我想也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盡管我現(xiàn)在也還是不明確我要的是什么生活?!?/p>
第二次高考
婚后徐孟南有了兩個孩子。他說不上孩子的具體年齡,只記得生日,他告訴澎湃新聞,他女兒五六歲,兒子三四歲。徐月悅說,他的心不在孩子身上,“和我說話的時候從來不聊小孩” 。
2014年,因家庭瑣事,徐孟南與妻子感情破裂后離婚。這次失敗的婚姻讓他重新打量自己的人生,最終做出再高考的決定。
近幾年網(wǎng)店生意日漸蕭條,徐孟南自感在家生活寂寥,他不愛說話,和父母也無話可說,便索性來到浙江慈溪邊打工邊復習。
他在工廠附近租了一間房,800元一月,一床一桌一柜一臺電腦。20平米的房間地上堆著一包高中教科書,床頭有幾本高中英文和語文資料。他有兩只手機,其中一只專門下載了課程視頻和他自己錄的英文單詞。
他上班時用耳機聽課,記單詞。下班從常去的重慶飯館拎回一盒蓋澆飯,再學習一兩個小時。每日獨來獨往。
2017年11月7日,徐孟南在慈溪的租房里上網(wǎng)
徐孟南有一只專門用來聽課的手機
2017年10月,徐孟南特意請假三天,坐八個小時汽車回家報名高考。社會人士報名高考需要高中畢業(yè)證。他此前一直沒找到,去年突然又找到了。
他報考的大專,新聞專業(yè)。那天天氣晴朗,報名的有幾百人,他依次填表,繳費,收集信息,拍照,耐心地排著隊。隊伍一眼掃過去,不少人看著比他還大。有個年紀大的,拍照時笑著自我調(diào)侃:年年報,年年考!
徐孟南沒有把報名的事告訴家人和朋友,就像當年瞞著父母老師獨自作出考0分的決定一樣。他猜測父親若是知道了,肯定要說“又干嘛了你呢!”西安蓮湖男泰醫(yī)院
徐孟南不善言辭,卻心思敏感。在《高考0分聲》里,他多次提到自己的孤獨和痛苦,無人理解,也沒有老師、朋友、父母為他指導方向。他想跟人說他的想法,但又從來不敢。
回憶過去讓他感到難以啟齒。這個時候,他就打開博客,一篇篇搜索給澎湃新聞記者看。搜到跟韓寒相關的內(nèi)容,他很好奇自己當初到底留言了什么,但博客留言無法跳頁,他看不到。陜西省哪家男科醫(yī)院好
“千百年間一出頭,點進瑕疵不得優(yōu),逍遙自在還名車,我嘆人間志不堅。”看到自己當初寫韓寒的文字,他不禁笑了。他問記者這是什么意思?又自答:“‘點進瑕疵不得優(yōu)’這句想表達韓寒雖然說了教育制度弊端,但是沒有提出好的建議?!?/p>
2017年11月7日,徐孟南看自己曾經(jīng)寫的博客,忍不住笑了
2017年年底,徐孟南辭掉了在慈溪的工作,回到老家專心備考??荚囁挥X得太難,只是一直不喜歡背書,古詩詞忘得快,只得每天抄寫加深印象。出乎意料,父母沒有像他擔心的那樣反對,母親還讓他多吃點好的補補腦。
徐孟南寫過一本小說,叫《他們小時候玩的游戲》。書中講了六個年輕人的成長故事,主人公叫雪方,他對高考制度不滿,在考卷上寫滿自己的看法,得了100多分落榜。
雪方有個善解人意的班主任,陷入困頓時,班主任會開解他。在班主任的幫助下,雪方成功出版了小說,并收到了英國劍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徐孟南用小說寫了一個新的結(jié)局。那是一個他想要成為卻未曾實現(xiàn)的自己。
徐孟南給自己做的兩本書,《高考0分聲》和《他們小時候玩的游戲》
http://yyk.39.net/xian20/zonghe/fc901.html
http://yyk.39.net/hospital/fc901_labs.html
http://yyk.39.net/hospital/fc901_knowledge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