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冤家不聚頭,曾在多個領域逐鹿的BAT如今又在小程序的世界里相遇。提及小程序,不少人第一印象便是微信跳一跳小游戲。但提及小程序的鼻祖應該是百度,只是那時候叫做輕應用。如今,騰訊、阿里巴巴、百度均布局小程序,三者究竟誰更勝一籌?

BAT小程序歷史
微信小程序:2017年1月9日正式公測
微信小程序受到廣泛關注,并且得到迅速推廣主要原因便是,依托微信10億用戶,迅速搭建起來。如今,微信小程序已經逐漸變現(xiàn),根據最新數(shù)據顯示:已上線小程序超過100萬個;超過150萬開發(fā)者加入;已有5000多個第三方平臺;每日人均打開小程序次數(shù)為4次。
支付寶小程序:2017年8月18日正式公測
7月31日,支付寶宣布在支付寶首頁上線“小程序收藏”入口,功能為常用小程序收藏夾。螞蟻金服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意味著支付寶小程序正式面向用戶開放。作為螞蟻金服服務商業(yè)生態(tài)的配套技術的一環(huán),支付寶小程序主打營銷、信用、風控、金融等差異化能力與優(yōu)勢。
百度小程序:2018年4月12日開始內測
其實,早于微信小程序,百度在早前便推出過小程序的雛形,只不過當時叫做輕應用,一時間沒有普及開來。在2018百度AI開發(fā)者大會上,百度正式帶來了旗下小程序服務。預計12月全面開源,不僅可以運行于百度系APP上,還將可以運營于外部合作伙伴APP
上。
形似神似但內涵有所不同
一直以來騰訊都是以產品思維為核心,微信小程序也不例外。微信在基本完成連接“人”(社交)、連接“內容”(社媒)任務之后,已把重心放在連接“產品”(小程序)上,盡管目前主流產品形態(tài)還是App。
跟自身特長相關,支付寶小程序押注在“新零售”上,用于拓展線下場景。阿里巴巴小程序主要在支付寶和淘寶上應用,如今已經被賦予新零售意義。用戶如果想實現(xiàn)“淘寶外賣”、“飛豬旅游”等O2O業(yè)務,只需通過小程序便可以實現(xiàn)完整操作。
相比于騰訊阿里,百度的優(yōu)勢在于搜索信息流及人工智能。2017年手百信息流廣告業(yè)務以環(huán)比20%增速發(fā)展,與大搜業(yè)務并駕齊驅,是百度長期投入AI技術研發(fā)的現(xiàn)金流業(yè)務。后續(xù)在百度移動端的信息流之中,有望接入一些體驗較好的小程序站點,首頁向用戶Push(推薦)時呈現(xiàn),無需跳轉到至客戶的App,使用體驗要比H5式的廣告落地頁要好很多。
無論如何,三者都是結合自己的特長為用戶做一個引流。在未來,更好服務用戶,實現(xiàn)需求一鍵到達的小程序將會更好的滿足用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