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平均幾個月就發(fā)生一次的“谷歌回中國”時間。
但跟以往相比,由于這次有官方媒體加持,又有百度方面的回應,似乎谷歌返華開始變得有鼻子有眼。
于是大量媒體和網友都燃起了八卦之火,“百度戰(zhàn)谷歌”又成為了科技界最熱門的詞匯。
可能在很多吃瓜群眾心目中,百度再戰(zhàn)谷歌的劇情,應該是接上八年前的搜索之戰(zhàn)繼續(xù)開鑼。但殊不知,科技界從來沒有等八年之后再上演同樣戲碼的道理。
時過境遷,技術的迭代升級、產業(yè)的聚變和大環(huán)境的變化,讓百度和谷歌都已經與當年不同,所謂的百度再戰(zhàn)谷歌,很可能與大眾期待的劇情完全走樣。
比如說,是誰規(guī)定了一定要等到谷歌磨磨蹭蹭來華戰(zhàn)百度,而不是百度走出國門,到全球市場中主動迎戰(zhàn)谷歌呢?
事實上,如果我們愿意客觀看待今天百度與谷歌的產業(yè)周期,就會發(fā)現百度走出去戰(zhàn)谷歌的可能性非常大,而第一戰(zhàn)的導火索,很可能叫做無人駕駛。
鳥槍換炮的百度谷歌,不會再重溫什么舊夢
八年前谷歌退出中國市場,那時候搜索引擎還是科技市場焦點中的焦點,大眾認知里,可能也在期待谷歌重回中國與百度再發(fā)生一場“搜索之戰(zhàn)”。
然而“不幸”的是,今天中國市場的搜索產業(yè)格局早定。無論是在產品體驗、生態(tài)能力還是數據體系打造上,事實上中文搜索引擎市場上百度已經是毋庸置疑的“頭號玩家”。
谷歌即使再以搜索入華,很大概率也只能在垂直領域中生存發(fā)展。更重要的是,谷歌今天的重心早已不在搜索上。AI first戰(zhàn)略確定之后,AI才是谷歌全球市場的唯一關鍵詞。無論是谷歌的經濟命脈移動廣告,還是押注未來的AI語音、智能硬件和無人駕駛,這些領域都已經與傳統搜索發(fā)生了偏離。
今年谷歌I/O大會上,主角毫無疑問是語音助手、NLP等業(yè)務。同時也要看到,谷歌以AI重新進入中國的思路已經非常明確。
所以說,AI才是谷歌與百度,甚至所有科技巨頭共同押注的未來,搜索再燃戰(zhàn)火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AI的對決卻近乎是板上釘釘的。
而在所有AI產業(yè)變革中,顯然無人駕駛是商業(yè)化前景最好,帶來社會經濟意義最充沛的一種。谷歌的waymo今天在盡一切可能狂飆突進,希望在今年完成商業(yè)化運營。而東方的百度也在此前完成了無人車量產,獲得了多地上路測試牌照——要說火藥味,這可比搜索引擎濃郁的多。
如果說八年前,谷歌與百度最同頻的業(yè)務是搜索,那么今天這個同頻,則都發(fā)生在上路實測、并進入量產階段,堪稱分秒必爭的無人駕駛上。
然而有意思的是,無人駕駛這個領域,更大的可能性不是谷歌入華,而是百度走出去,在全球市場,甚至美國本土市場去找谷歌玩耍一番。
無人駕駛的“世界大戰(zhàn)”,百度有足夠理由“主動”一點
百度與谷歌的無人駕駛,是一場什么樣的對決呢?不像搜索引擎的同質化博弈,在無人駕駛上,今天waymo和百度Apollo雖然節(jié)奏都足夠快,也是目前唯二公布明確量產與實用計劃的兩家公司,但他們卻選擇了完全不同的戰(zhàn)略方向。
waymo在體系打造上,正在秉承谷歌硬件的新戰(zhàn)略,完全采用封閉式體系,不共享數據、不開放平臺與技術解決方案、與合作伙伴也是分分合合,聚少離多。
不同的是,百度Apollo正在實現完全的開放與共享,不僅與戴勒姆、寶馬、福特、路虎等國際一線車企開展了深度合作,更結合了產業(yè)網絡中的各種力量,讓119家合作企業(yè)可以在Apollo上共同挑戰(zhàn)人類駕駛升級。
以封閉對戰(zhàn)開放聯盟,谷歌百度的這一場隔空對決中展現出了一種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的既視感。而當量產計劃已經開啟的時候,百度似乎有足夠的理由與贏面更主動一點,去全球市場中挑戰(zhàn)谷歌的潛在市場,爭奪世界無人駕駛市場核心這個寶座。有幾個理由可以支持百度走出去:
1、全球合作體系上,百度有獨特身位。而無人駕駛恰恰是一種必須要科技與車企緊密合作,協同發(fā)展的特殊產業(yè)。在以技術供應商身份自居的英偉達、英特爾、waymo等北美科技巨頭紛紛陷入與車企的“宮斗劇情”,合縱連橫非常別扭的時候,百度卻在以非綁定的平臺化姿態(tài)收獲更多合作者。7月25日,百度與戴姆勒簽訂了諒解備忘錄,雙方宣布將在自動駕駛和車聯網等領域達成戰(zhàn)略合作,在此前合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合作的范圍、深化合作的內容,足可見車企對開放平臺的擁抱誠意。獨特的產業(yè)定位,能夠讓百度有機會去國際市場搏殺一番。
2、技術關系網,谷歌并不占絕對優(yōu)勢。很多人都認為,中國的技術水準遠低于美國。在很多領域確實如此,但無人駕駛卻是例外。結合了四大研發(fā)體系、多重技術開發(fā)者身份,并在將自身的AI技術源源不斷注入Apollo的百度,已經具備了和世界科技巨頭拼硬核的本錢。這種情況下,似乎沒有理由不走向更遠。
3、谷歌進不來華,百度卻能從容出擊。谷歌可能入華,但先驅當然不可能是waymo。因為無人駕駛是重產業(yè)鏈的領域,缺少合作者、落地方案、政府支持的waymo,很難想象可以在交通情況完全不同于北美的中國立足。而已經多次亮相北美,贏得大票支持的Apollo,似乎就從容了很多。在一個谷歌進不來,百度可以打出去的領域,百度為什么會選擇等待呢?
種種可能性中,百度主動走向世界,與谷歌爆發(fā)無人駕駛對決的可能性,似乎遠遠大于所謂的搜索二戰(zhàn)。而百度PK谷歌的無人駕駛,已經可以說是開放對封閉的再一次戰(zhàn)略交鋒,意義也遠不是當年可比。
中美貿易戰(zhàn)大環(huán)境,正在催促中國科技巨頭走出去
科技巨頭間的較量,從來都不只是商業(yè)與技術問題。宏觀經濟走勢和全球貿易供需,往往是決定巨頭戰(zhàn)略的核心因素。
就像當年谷歌、微軟、IBM等北美巨頭進入中國,核心因素是中國需要引進科技產業(yè),加速計算機時代到來。今天百度必須走出去,很大因為中美貿易戰(zhàn)已經打響,中國必須在核心科技產業(yè)中保持全球競爭力,并與世界多個經濟體一道,反制美國不斷升溫的單邊主義貿易傾向。而無人駕駛與AI技術,恰恰在這場大博弈中展現出了重要地位??紤]中美貿易戰(zhàn)以及美國妄圖挑戰(zhàn)世界貿易秩序的宏觀變量,可以看到百度Apollo以及泛AI技術應用體系出海的大環(huán)境必要性。
首先,美國的單邊主義貿易傾向,正在讓全球科技共同體發(fā)生難以預估的不確定性。中國需要在重點領域與美國一較高下,尤其是占據世界貿易要沖的科技領域更是如此。而無人駕駛正當其時,所以無論是樹立全球合作典型,還是與美國爭奪底層核心科技控制權,百度Apollo都有獲得大量支持,代表中國科技走出國門的必要性。
其次,中美貿易戰(zhàn)背景下,中歐的雙邊開放合作正在緊密生成。而歐洲是汽車制造業(yè)的核心集成區(qū),也就自然成為了無人駕駛浪潮中的重鎮(zhèn)。目前來看,中歐緊密合作無人駕駛產業(yè)升級,對抗美國的霸權貿易主義,似乎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實。那么與歐洲車企結合緊密的百度Apollo,也自然成為了這條戰(zhàn)線中的焦點。
同時也要看到,百度向世界輸出的不僅是無人駕駛,同時還有多種AI技術與應用。比如基于AI體驗,正在走出國門的百度地圖、百度翻譯以及AI底層技術。最渴求這些技術與應用的地方,就是“一帶一路”為代表的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在中國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今天,能夠有效輸出這些技術的百度,可以成為這一領域的科技名片。
總體來看,相比于谷歌試探性地慢慢悠悠回歸中國,百度走出去的機遇與步調,是更為緊迫,甚至是箭在弦上。
這種情況下,我們還是不要老期望著上演什么江湖舊夢了??萍冀鐝膩碇粻帄Z一種資源,這種資源的名字叫做,明天。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1222/newslist_1_1.html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1222/schedu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