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的搜索引擎2010年就撤出了中國市場,但是從2018年開始,谷歌似乎以另一種方式參與了中國互聯網巨頭之間的競爭:和騰訊走得越來越近了。

最近剛被刷屏的“猜畫小歌”,是谷歌在微信上投放的AI小程序;再早一點,今年618大促當天,京東宣布獲得谷歌投資5.5億美元;更早的話,今年2月份,印尼獨角獸Go-Jek獲得15億美元E輪融資,谷歌和騰訊是最主要的投資者。
和中國一樣,東南亞的互聯網圈似乎也形成了阿里和騰訊兩大陣營。不同的是,這兩個巨頭都有自己的“超級外援”:阿里和軟銀、騰訊和谷歌。
不甘示弱的百度也在和Paypal結盟,但目前還沒看到成效。
阿里巴巴和軟銀
軟銀是阿里巴巴的最大股東,根據7月30日阿里巴巴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報告,截至到今年7月18日,軟銀持股28.8%,馬云持股6.4%。
也許是受到軟銀大膽、敏銳的決策文化的影響,阿里巴巴比大多數中國同行更有魄力,海外投資和業(yè)務的契合度看起來也更高。2016年4月,阿里巴巴正式控股東南亞電商Lazada,開始了中國科技巨頭對東南亞的大筆投資。
去年,京東欲投資印尼另外一個大電商Tokopedia,但由于阿里巴巴的“截胡”,談了一年的投資黃了。最后,由阿里巴巴向Tokopedia領投11億美金,掌握了控股權。
京東投資失利的原因很明顯:Tokopedia的上一輪投資方是軟銀,有足夠的話語權影響Tokopedia的決策。很難相信軟銀沒有在這里面施加相應的影響力。
軟銀和滴滴是東南亞最大的共享出行平臺Grab的大股東,持股超過50%。由于軟銀和阿里的關系,坊間一直傳說阿里會對Grab進行大筆投資。
騰訊和谷歌
Grab在東南亞最大的競爭對手是Go-Jek,谷歌、騰訊本尊,以及騰訊系的京東都是Go-Jek的股東。
騰訊還是以前號稱“東南亞版騰訊”Garena的第一大股東。Garena早期從游戲起家,后來業(yè)務涉及支付、社交,但由于發(fā)展階段和自有用戶場景局限性的問題都沒有做得很大。

后來Garena決定做了移動電商Shopee:從Rocket Internet挖來的高管團隊一開始就以相當激進的打法對標新加坡的C2C公司Carousell,超越之后同時也占領了臺灣市場,并把目標轉移到直接和Lazada對干。

東南亞版“雙十一”
相比于歐洲高管團隊,更接地氣的Shopee在燒錢的助力下去年在印尼的GMV已經超過Lazada。傳聞這也是阿里最近頻繁替換Lazada人事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7年10月,Garena改組后的母公司SEA在紐交所上市,在上市前騰訊的持股比例達到39.7%。
可以看出,阿里和軟銀、谷歌和騰訊在東南亞的正面沖突已經在電商、出行、支付等領域全方位展開。
墨騰創(chuàng)投認為,谷歌這一系列的動作是防御性的,是為了阻止亞馬遜在更多領域蠶食谷歌原本的市場空間。
誰更占優(yōu)勢?
我們來詳細對比下:
1、電商和支付

在印尼的電商領域,阿里系的Lazada和Tokopedia加起來所占的市場份額肯定更大。然而Shopee一直在發(fā)力移動端,這方面Lazada和Tokopedia似乎都有些落后。
除此之外,阿里也在支付領域搶占東南亞市場。過去兩年投資動作頻繁:先后入股了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的支付公司,并在印尼做了一家合資支付公司。
今年6月,螞蟻金服公布140億美元C輪融資,創(chuàng)下全球單筆私募融資金額的新記錄。在該輪融資中,螞蟻金服首次引入海外投資者,包括淡馬錫和馬來西亞國庫控股等官方投資機構。
可以看出,東南亞是螞蟻金服進行海外擴張的重中之重,目前東南亞已經有八個國家接入了支付寶。
而在政府關系上面,阿里一直頗有建樹。馬云頻繁會晤東南亞各國政要,很多時候也不忘帶著旗下公司的當地高管一起露露臉。

菲律賓總統府官方照片:螞蟻前排,Lazada后座
而馬來西亞政府變天不到一個月,馬云就成功會晤了新總理,93歲的老馬(馬哈蒂爾·穆罕默德),團隊的GR能力可見一斑。

小馬在大馬拜會老馬
相比,騰訊在馬來西亞推支付也花了好幾年的時間了。成績呢?
2、共享出行:Grab vs. Go-Jek
Uber退出東南亞之后,Grab和Go-Jek之間的緊張局勢急劇升級。這兩家有共同的優(yōu)勢:強大的支持者、巨額估值、并且在自己的細分市場取得了巨大成功。
現在還無法預測誰將主導或壟斷東南亞地區(qū)的出行市場。盡管Grab擁有更多市場份額,但是和亞洲其他的共享出行一樣,太依賴于打折和促銷來吸引司機,長遠來看,這種情況將流失用戶和降低利潤率。
相比之下,Go-Jek的服務更加多元化,從出行服務到快遞、送餐和雜貨配送,很有效地形成用戶粘性,支付的故事也更好講。同時,墨騰團隊以前做過出行(Easy Taxi)的同事都認為,Go-Jek的整體運營和產品能力比Grab高出一大截。

印著“Go-Jek”的綠帽子更多
雖然在印尼絕對領先,Go-Jek接下來出海到東南亞其他國家能否成功,還有待觀察?!緟⒖迹河∧岐毥谦FGo-Jek探索了一條國際化新路,能成功嗎?】
但至少,在面對軟銀這樣的對手時,Go-Jek體現了足夠的信心、勇氣和給投資人的雞血。
總結
總體而言,阿里&軟銀、騰訊&谷歌這兩大陣營在以不同的方式滲透到東南亞:前者在選擇目標時更加野心勃勃,更積極和直接;后則更被動一些、但是最近在奮起直追。
東南亞創(chuàng)業(yè)公司在這兩大陣營之間選擇時,要了接他們各自的優(yōu)勢。此外,除了完善現有的服務和產品,還有必要多元化發(fā)展,以擴大對市場的影響。